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老首页 > 留学生活 > 加拿大留学生活 > 加拿大留学生活经验共享 > 加拿大留学移民

闪耀2008——10大华人精英

  编者的话

  2008年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个巨大喜悦和接二连三的忧伤涌来的年份里,海内外千千万万华侨华人也在为自己的光荣和梦想而努力拼搏着。

  盘点2008,我们编辑组的目光从过去一年倾力编排的一百多个《华侨华人》版面上扫过了一遍又一遍,试图从密密麻麻的文字间,从华人群体的悲喜中,寻找几位焦点人物,为您挖掘他们的事迹,展现他们的风貌。

  无论是闪耀世界的商界精英还是踌躇满志的政治新星,无论是潜心研究的科学泰斗还是热心活动的社会名流,无论是一掷千金的慈善家还是牵线搭桥的热心侨领……他们在住在国的一言一行体现了海外华人的精神特质,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给予我们同样的自豪与荣光。

  1 贝聿铭 九旬建筑大师中东亮新作

  11月22日,美国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隆重开馆,贝聿铭称这个博物馆将是他设计的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这座得到卡塔尔统治家族授权的作品被认为是其最后的“宣言”。当月29日,在深圳举行的“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贝聿铭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华裔建筑大师,被评为15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之一。

  新近开放的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令人一见难忘,简洁而棱角分明的造型给人一种宁静之感,使它在当下这个时代显得尤为特别。作为建筑物,它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其设计者。早在几十年前,贝聿铭就以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和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等划时代的建筑而闻名世界,但之后他的佳作曾遭到建筑师学术圈子的忽视。现如今,91岁高龄的贝聿铭又重获人们的尊崇。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2 朱棣文 美国华人从政的新标杆

  12月15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名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出任新政府能源部长。朱棣文也是奥巴马内阁提名名单中唯一的华裔面孔。同时,朱棣文跻身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评选出的2008年8位科学英雄之列。

  有评论认为,科学家身份和华裔背景,加上朱棣文所具有的世界观与前瞻性,使他成为美国能源部长的不二人选;而他若最终入阁,也将大大鼓舞美国华人参政和融入主流社会的信心。学术上的辉煌造就了他在科学界的巨大影响力,连小布什也一度欲招揽朱棣文为总统科技顾问,他优秀的领导力在同事中广受赞誉。“他不只提出问题,更告诉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有同事评价,“他不仅是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领导者。”人们对朱棣文寄予厚望,希望这位科班出身的能源部长能真正朝美国能源的“大目标”推进,寻找出一种更安全、更持久、无需仰赖进口的新能源。

  60岁的朱棣文出生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中国江苏太仓。他因发明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4年8月起,他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是首位掌管这个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的亚裔人士。

  3 张丹红 舆论漩涡中的女记者

  张丹红,一个离开中国20年的华裔记者,眼下成为德国乃至欧洲一场激烈论战的话题核心。整个事件的起因是,身为“德国之声”中文部原副主任的她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批评德国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和默克尔的对华政策。不料公道话却捅了马蜂窝,张丹红的华裔背景成了遭人围攻的靶子。在压力之下,“德国之声”于9月底决定免去张丹红的副主任职务。

  事件一再掀起波澜,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10月间,数十名欧洲文化界和新闻界知名人士发表公开信支持张丹红,甚至包括德国当今顶尖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公开信发表后不久,张丹红复出采访。

  作为舆论漩涡里的主角,张丹红公开露面表态的机会并不多。不过她曾坦言,“我没想要当英雄,只是在德国媒体大量报道中国负面消息的大环境下,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向德国人解释中国的真实情况。”有专家表示,张丹红只是说出了一个华人的看法,而这种观点是西方人所不能接受的,于是争论产生了。而这背后,其实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

  恢复工作后,张丹红的反应是:“我的工作保住了,我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她的一位好友也说,张丹红只想安静地生活和工作,“她只是一个平常的女人,不是政治人。”

  但众多西方媒体同行坎才行。

  4 陈有庆 海外华人投资内地的搭桥人

  1月11日,在中国侨联七届五次全委会上,来自香港的侨领、香港侨界社团联合会会长陈有庆当选为中国侨联副主席。这对于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与政府和海内外沟通联系、在华商圈里享有崇高声誉的陈有庆来说,可谓众

  望所归。作为香港侨界联合会会长和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陈有庆一直致力于加强与海外华商的联系,担当桥梁角色,为海外华侨华人经过香港、以香港为基地到内地投资牵线搭桥。今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侨商联合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陈有庆又当选为中国侨商联合会第三届会长。

  1932年11月出生的陈有庆祖籍广东省潮阳市,祖上三代为泰国华侨,是一位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企业家。他在香港拓展家族基业,担任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5 陈江和 亿元捐赠终获公益大奖

  12月5日,“中华慈善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揭晓。中国侨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江和被授予“2008年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荣誉称号。

  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特大雨雪冻灾之际,身居海外的陈江和闻讯后率先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江和迅速发动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旗下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累计捐款捐物1568万元。北京奥运会,陈江和先后累计捐资500万美元支持“水立方”建设……

  “虽然一直在海外打拼,但我还是中国人。”陈江和说,“我们的命运与祖(籍)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祖(籍)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挺起腰杆来做事。”

  作为著名的华人实业家,陈江和祖籍福建莆田,1949年出生在印尼。自创业之初,陈江和就对中国的公益事业热心参与、鼎力支持。迄今为止,他为中国的教育、扶贫、救灾等公益事业累计捐资达2亿元人民币。

  6 杨致远 “硅谷王子”争议声中黯然下课

  2008年11月18日,由于无力挽回雅虎颓势以及在微软收购案中的决策所引发的争议,杨致远宣布辞去担任一年半之久的雅虎CEO职务。

  当月,在欧洲IT网站评选出的高科技公司史上最差的10名CEO中,杨致远名列其中。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虽然经济环境的恶化是导致杨致远无力施为的重要因素,但他在任期间未能对雅虎的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更是致命错误;也有人称,雅虎的困境并不是杨致远一个人的错,毕竟谁都有时运不济的时候。雅虎自创立至成长为全球第一门户搜索网站,其巨大成功与杨致远的明智决策与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2007年6月份,时任雅虎CEO的塞梅尔黯然辞职。作为雅虎创始人的杨致远临危受命,接过CEO重担。但是这位曾经的“硅谷王子”在这一年多里的轨迹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1968年出生于台湾的杨致远在美国加州圣何塞长大,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学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1994年4月他与大卫·费罗一起共同创造了雅虎互联网浏览导引,并于1995年4月建立了雅虎。清晰快捷的思维,不知疲倦的打拼,使得他在竞争激烈、巨头云集的IT业中脱颖而出,并成为眼下的美国华人首富。

  一次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杨致远说:“我不怕输,即使我失败,我也有重新来过的勇气。”虽然眼下黯然辞职,不过这个传奇人物凭借从不服输的劲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7 杨 逸 导演“日本文学史事件”的女作家

  7月15日,旅居日本东京的中国女作家杨逸问鼎日本最权威的文学奖——第139届“芥川龙之介奖”。这是在日中国人首次摘取日本文学最高奖,震动了整个日本社会。《每日新闻》用“杨逸——日本文学史上的事件”作标题报道了这条新闻,杨逸很快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杨逸1964年出生在中国哈尔滨,1987年留学日本,在御茶水女子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日本华文报社工作,并担任中文教师。这次获奖的日文小说名为《浸透时光的早晨》。评委认为:这部作品可读性强,吸引人,作品中存在着不超越国界就无法写出的内容。对此杨逸则表示自己“非常高兴,有一种被接受了的感觉”。

  杨逸是第一个??傲,说明在日华人能与日本主流社会在文学乃??人总数已经超过70万人,能够熟练地用日文?和学生对他的评价则是:“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多中国年轻人投身于科研事业。“因为我是华裔,可能很多中国人受到很大鼓舞,希望更多中国年轻人也能投身到基础理论研究中来。”

  9 翁诗杰 大马政坛升起的耀眼明星

  10月19日,一直活跃于马来西亚政治舞台的华裔翁诗杰当选马来西亚主要政党马华公会总会长。原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卸任,正式移交职权给新任总会长翁诗杰。

  自1986年开始活跃于马来西亚政治舞台,翁诗杰曾在多个部门任职,今年3月份被委任为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面对金融危机,翁诗杰促请一些组织,在马来西亚经济放缓的时刻,把重点放在民生和国家课题上,而不要一味周旋在政治和种族课题上;面对政坛本身复杂的派系关系,翁诗杰一直注意维护自己刚正不阿和清廉服务的形象;而面对当地华社、华文教育的发展,本身在华校浸淫了10多年(中学毕业于尊孔中学),本身又是马华作家(笔名方野)的翁诗杰对华社人文教育的困境非常了解。人们希望以翁诗杰的文化背景,可以为大马的华社、华文教育开拓新页。

  翁诗杰祖籍海南省文昌市冠南圩下坡村,1956年11月22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他还十分重视与中国大陆的联系与交流,曾多次率代表团访问中国内地城市。

  10 华侨华人群体

  每一个“你”,都是“我们”的荣耀和力量

  2008年是我们大家难以忘怀的一年。

  忘不了,留法学生李洹《不能让祖国受委屈》的长篇演说;忘不了,奥运赛场上栾菊杰打出的“祖国好”的问候;忘不了,西雅图上空飞机拖出的抗议达赖和“藏独”的标语;忘不了,5月13日纽约法拉盛图书馆外3岁的杨瀚妮为四川地震灾区捐出的零用钱;忘不了,英国议会大厦对面静默集会现场数不清的反对媒体不实报道的口罩。

  他们的愤怒正是我们的愤怒,他们的痛苦正是我们的痛苦,他们的荣光正是我们的荣光。正是有了他们,才有我们。

  我们是谁?我们是在支持北京奥运花名簿上签名的你,是在圣火护卫队伍中呐喊的你,是在“5·12”遇难同胞祈祷仪式上点亮烛光闪烁泪光的你,是在义演中放声高歌的你,是慷慨解囊的你。

  平时分散在海外各地分别忙碌,但关键时候我们是坚强的集体,是一个人,拥有同一个名字,我们的名字叫中华儿女。

  在这一年里,我们通过了严峻的考验,我们创造了辉煌,我们参与了历史,我们在挫折和收获、磨难与荣耀中前行。

  所以,我们,每个海外的华侨华人,都应该在评出的“十大”中占有一席之地。

  回望2008,每个华侨华人都有理由为自己而骄傲;踏入2009,我们期待谱写新的篇章。

  (编辑:crissy,elaine )

英国留学签证攻略 

澳洲初高中留学攻略 

CCTV央视网牵手留学e... 

新西兰地图,新西兰大... 

英国G5精英大学Offer...